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看見台灣》:魔鬼的細節


《看見台灣》從鳥瞰的角度,帶領觀眾看見不若往常的台灣細節,尤其,它是以台灣人為主的預設對象,述說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如何忽視魔鬼的細節,又是如何粗枝大葉地成為共犯,或者共謀的一員。例如:喜歡吃高山蔬菜的後果、養殖漁業的濫抽地下水、不肖業者偷排放廢水、在在皆是處在重視利益、效率的衡量之下,一而再、再而三地超抽土地的奶水。

由吳念真的口音道出台灣人面對災害時,往往怪罪他人,而非檢討自我。《看見台灣》一再出現這種類似說教的口吻,可惜的是,旁白過於說教,減弱吳念真作為旁白的價值,進而無法將電影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值。因為,它只教導觀眾要珍惜台灣,疼惜土地,卻沒有告訴觀眾在這些眾所皆知的價值中,人們該怎麼捍衛這塊土地,讓土地美麗而非哀愁。

於是,觀眾看見電影的後半部出現:後龍的洪箱阿姨(反後龍園區),宜蘭的賴青松(有機穀東),似乎暗指觀眾有機農業不失為一條好路。這是《看見台灣》最大的侷限,引領觀眾看見台灣景色的細節,卻沒有解決在魔鬼的細節之外,該如何讓魔鬼現身,進而超度惡靈。我認為紀錄片最大的價值,在於凸顯生命之美,進而捍衛生命之美。

《看見台灣》並沒有挑戰觀眾,它挑戰觀眾的部分,淪於說教,非常可惜。空拍是它最大的價值,也是它最大的敗筆。因為它沒有降落人間,僅僅捎來天空的泛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