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一代宗師》:屏息以待的武俠

*開場的雨景武打。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願十年練一劍;憑一口氣,點一盞燈。

《一代宗師》的文詞武戲,臻為高峰,雨中、雪中武打,皆有之。火中實為戰火的比擬。它講求武俠的「根」:拳腳功夫;故人物特寫頻頻,讓人屏息以待。

敘事結構對《一代宗師》而言,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詩意。如此解釋一線天(張震飾演)的戲份為何僅只三場,電影不只在於現影,有時,在於未現之間。一線天後來流亡香港,開設以白玫瑰為名的理髮廳,理髮廳名稱與官若梅(章子怡飾演)的梅字相應,更者,官若梅為報父仇而斷髮,一線天為生活為眾生斷髮,在生活中,實踐武藝。

回扣至電影對白中,官若梅提到其父官羽田曾說,為武之人,一生有三: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葉問(梁朝偉飾演)流亡香港,亦為生活見眾生。戰火無情,無武俠世界,為生活殘酷現實,故無武戲。至於經典的雪景武打:官若梅與馬三搭手,生死相搏,最終絕殺,據說是白猿托桃的招式。然而,老猿掛印與白猿托桃之間,又是誰為誰而壽終呢?此外,武俠打得過現代性嗎?大年夜地在火車站打鬥,從朱西甯〈鐵漿〉、司馬中原〈黎明列車〉的小說中,我們早已知火車、鐵軌所謂為何?王家衛沒理由不知道,於此,官羽田對馬三說的招,僅回頭二字,意味著習武、練功夫之事,在現代性逐漸掌握世界發展之際,武俠,實不足掛齒;何況馬三在戰火時代,以武藝換取權位之勢,最低。電影處理以官若梅將馬三的頭撞入急駛的火車,也算是順應時代的風。

*雪景武打、火車與現代性。
回頭,是對生活的檢視,回不回頭,下棋反不反悔,成為《一代宗師》不停扣問的懸念。

官若梅是不回頭了;一線天回了一半,回了頭的是生活(理髮),回不了頭的是武藝(武藝當髮藝);葉問,看似回頭向生活低頭,實然沒有。他在生活與武藝之間,找到了一條曲徑,武藝師這條路,使得他終有一代宗師之稱。

「我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 是我的幸運,只可惜,我沒有時間了。」這是官若梅最終對葉問說的話,然而,不也是人們對於武俠、愛情念茲在茲,頻頻回眸凝視,投以眷戀眼神的緣由嗎?

於武、於情、於生活,《一代宗師》展現的是民國以降的武俠詩意,捕捉民國時代的武俠意義,它令人著迷,不捨,卻也僅能頻頻撫摸,再三收藏、玩味而喟嘆不已,如此而已。


《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s
★★★★★/★★★★★(五顆星,經典)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親愛的奶奶》:舉重若輕的親情片

*讓我們一起擁有秘密吧。
「我不想拍灑狗血的溫情片。」這是瞿導在梅花戲院突襲映後座談時,向觀眾們說的話。的確,對於尚未走進戲院的觀眾,難免有點害怕《親愛的奶奶》會落入灑狗血的溫情窘境;不過,請還沒看過的人們,別再多慮了,去看就對了。真的不灑狗血,而是刀刀入骨,撞擊人心的台灣親情電影。

這是一部舉重若輕的親情片。

瞿導以倒敘的劇本結構呈現《親愛的奶奶》,並使用書信體式的靈光,用影像展演一齣齣人生好戲。電影不僅是好戲而已,裡頭許多場景、小零件、配飾:速克達、騎車尚不用戴安全帽、貢獻台灣經濟奇蹟的紡織廠、小閣樓、鐵盒蛋捲、明星花露水、金旺90、中影文化城,更包含瞿導幼時,念茲在茲的立體電影。(是真的會有人從螢幕跑出來的電影!)

*光影世界。
不在,因而無所不在的父

透過男主角阿達的書信體旁白,倒敘回憶片段,難免落入零碎,而使觀眾有隔。然而,帶給觀眾更多的是:驚艷;比方說幾個場景:

一、劉以達(柯宇綸飾演阿達)與其父(張世飾演)的影像流轉於房,經典的房中影、房中戲,泛黃的色調,猶如回憶永遠不可能回到真實,但電影可以回到真實,不免使人回想起阿達問奶奶(張岫雲飾演)的話:「你相不相信,有人真的住在電影裡面?」

二、經典的餐桌場景。一張餐桌,能有幾個一家之主的形象?讓瞿導告訴你,有四個。奶奶有一個穿工作服的兒子、老婆(林美秀飾演)有新婚的老公形象、兒子阿達有兩個穿軍服的父親形象,一個陪奶奶、另一個陪母親。

*摩托車美學、ET奶奶。
三、摩托車雙載成為一種美學形式。ET=奶奶。當阿達自問,是什麼時候把奶奶比擬成外星人呢?影像立即轉至阿達騎乘摩托車載著用圍巾包頭的奶奶(活像個外星人。)而片尾,當阿達再次提起電影ET時,坐在摩托車後座,緊抱住阿達的奶奶,終於表示願意看ET了。這不正是說明阿達這個地球人,又重新與奶奶這個外星人,取得聯繫?

單親家庭,勞工傷害,本省、外省聯姻

因勞工傷害的意外而成為單親扶養家庭的人們,要如何重組家庭呢?《親愛的奶奶》告訴觀眾,也許是一個意外(去買粥給奶奶的路上。)、再一個意外(女朋友安全期算錯。)、又來一個意外(詐騙集團騙走家中奶奶的棺材本。),瞿導沒往挖掘社會寫實的方向著手,因此,諸項意外得以喜劇收場,才算得上皆大歡喜,賺人熱淚。

童年版的阿達,在立體電影的舞台上旋轉(這就是《逆光飛翔》了吧。)阿達的大兒子,在床上看A圖打手槍(這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了吧。)雪與警察局(這就是,安哲羅普洛斯《霧中風景》了吧。(這不是我說的,是瞿導親口說的,此場景算是致敬安哲羅普洛斯。))

本省、外省聯姻的視域呈現,傾向藍領式的敘事風情,以庶民為主的模式,沒有什麼省籍衝突,只有婆媳張力。片頭一開始,阿達的老婆(李千娜飾演)教導從孩子,不可以叫「阿嬤」,要叫「奶奶」的原因,或許就在於奶奶的外省身分。此外,當外省奶奶搭乘操閩南口音的計程車司機(本省人的大宗)詢問「要去叨位?」也難怪計程車司機要使用「國語」問第二次「你要去哪裡?」這些小細節,瞿導都注意到了。

這些,都是台灣電影才可能處理的細節,這些,都是不用看字幕,也能玩味的點。這才是,我們期待的台灣國片。

《親愛的奶奶、To My Dear Granny》:舉重若輕的親情片
★★★/★★★★★(原為三顆星,台灣電影加半顆星。)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愛在波蘭戰火時》:直視卡廷事件

*1940,卡廷事件,Katyn。

「從一個人對待卡廷事件的態度,可以觀察他愛波蘭的程度。」

卡廷事件、華沙起義、二戰時的波蘭,在華依達(wajda)的影像下,波蘭歷史成為華依達不斷叩問的主題。這部獲得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愛在波蘭戰火時》(險遭掩蓋的歷史慘案:史達林統治下的俄國於1939917日入侵波蘭,1940年卡廷事件。(類似波蘭版的二二八事件。))然而,歷史迷霧卻比二二八事件複雜,但若以五零年代後的白色恐怖納入並觀之,就有可觀之處了:

卡廷慘案(波蘭):德國、俄羅斯;
228事件與白色恐怖(台灣)俄羅斯+中共VS美+國民黨



*Jerzy與安德烈

華依達其父在卡廷事件中慘遭殺害,在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華依達無可避諱地選擇了屬於波蘭人民未完的正義,片中娓娓傳達屬於波蘭人民的勇氣,以及在家族與國族之間,許多軍官選擇國族赴死的命運。華沙起義的過程,則在另一部片《地下水道、Kanal》中,多有描述。《愛在波蘭戰火時》裡頭的人命如草芥,隨風而倒、飛逝,唯一作為見證的是軍官安德烈的日記文字、見證者Jerzy(安德烈切拉Andrzej Chyra飾演)原本與安德烈同為波蘭軍官,之後Jerzy轉入俄國陣營從少尉升之少校,卻因AnnaMaja Ostaszewska飾演)的譴責後,於俄國軍方酒吧告解卡廷事件的真相後,步出酒吧而舉槍自殺身亡。
*勇敢的波蘭人民

圍繞著卡廷事件,影像引領觀眾們,一步步走進波蘭人民的勇氣之心,直視邪惡的現實為何?從不抵抗到抵抗,由此方知華沙起義為何而起?片尾透過安德烈的文字帶領影像,說明卡廷事件的受害者,萬餘名的波蘭人是如何分批邁向死亡的深淵。

*穿插失意的街頭逃亡,與未曾提及的路人甲、乙、丙。
八十一歲,雙魚座的華依達選擇用勇敢的人民,彰顯何謂波蘭精神,他沒有告訴我們更多的是,關於那些選擇不戰鬥,亦步亦趨過日子的人們,究竟哪裡去了?或許,不呈現是一種方式。然而,我更期待看到的,不只是勇氣而已,選擇不對抗、無法勇敢抵抗現實的背後,亦是煎熬的。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四顆半,歷史震撼。)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我叫勞工〉


我的名字叫勞動者
แรงงานฉันชื่อ
Nimeni työmiehiä
ກໍາມະກອນຊື່ຂອງຂ້າພະເຈົ້າ
Punëtorët emrin tim
私の名前の労働者
Mein Name Arbeitern
Mo oibrithe ainm
Mes ouvriers nom
이름은 노동자
Meus operários nome
العمال اسمي
Mis trabajadores nombre

我叫劳工
मेरा नाम मजदूरों
Mis trabajadores nombre
My name laborers
Mia nomo laborantojn
Nama buruh Saya
ກໍາມະກອນຊື່ຂອງຂ້າພະເຈົ້າ
Nafn verkamenn mínir
Nire izena peoiak
আমার নামের শ্রমিক
Мои рабочие названия
Moi robotnicy nazwa
Mijn naam arbeiders
Мае працоўныя назвы




*2012年年底,台北美術館展出朱駿騰作品〈我叫小黑〉,引來異議之聲;然則從〈我叫小黑〉概念轉手,我以「我的名字叫勞動者」輸入google翻譯器,同樣地,以二十六種語言展現,聊表回饋之意。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南方野獸樂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現實災難與奇幻

*荷西波比與其父。


從《少年Pi的奇幻旅程》到《南方野獸樂園》,從人性到獸性,我們可以發現:現實災難與奇幻僅一線之隔。《南方野獸樂園》更令人想起《賽德克巴萊》的經典對白: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身處台灣的人們,必須好好思考,台灣電影能不能與現實接軌呢?《南方野獸樂園》對應於2005年的卡崔娜(Katrina)風災,獨立製片僅花費約五千多萬台幣拍攝而成,至今已囊獲多種獎項,或許可以說明製作經費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電影學院培養的社群力量才是箇中關鍵。

南方對於美國,意味著什麼呢?南方對於台灣,意味著什麼呢?

*與少年Pi雷同的現實災難與奇幻。
這部片給予反身性思考的可能性,為什麼要反強迫搬遷呢?為什麼即使危險、可能步入死亡仍要堅持回家呢?影像帶給觀眾的,不是功利性說法,而是個人式闡發,它帶領觀眾看見荷西波比HushpuppyQuvenzhane Wallis飾演)的小宇宙。

或許習慣於流暢敘事的觀眾,可能會對於影像的流轉產生某種程度的閱讀窒礙,然而,這才是編導Benh Zeitlin可貴之處,影像組成的過程,普羅卻不失詩意,比如說:煙火不是比大製造點燃(反觀各大跨年活動),而是社群之間的小煙火慶賀,不也成為電影裡頭,令人印象最深的場景?

反觀台灣的八八風災的重建、九二一地震的重建,至今,仍待有心的電影人譜成電影夢。逃與歸之間、毀滅與再生之間、大人與孩童之間、陸地與海洋之間、人類與野獸之間(是否真有區別?或是如電影敘述的:人類的全體也是肉組成的。或是荷西波比對大山豬(?)說道,你我也是朋友。)
*你我也是朋友。

《南方野獸樂園》帶領我們進入「堤防」之外的世界,提醒我們:「浴缸」的偉大以及愛的力量。

荷西波比選擇炸開堤防,不就是再明顯也不過了的隱喻嗎?

阿景點評:●●●●/●●●●●(五顆星,經典。)


延伸閱讀:
一、片尾曲:Once There Was a Hushpu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