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三不管地帶》:成事在天


《三不管地帶,2001》
思考帽(thinking hats):黃色、黑色
類型(Genres):戰爭、黑色幽默

波士尼亞籍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編導的《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2001),電影的重要場景構築在波士尼亞與塞爾維亞兩邊境中間的吾人戰壕,藉此展現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在波西尼亞內戰(1992-1995)的觀察。



《三不管地帶》以優異且強悍的劇本,不僅使本片獲得2001年的坎城最佳劇本獎,更擠下《艾蜜莉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榮獲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在劇本之中,製造出關鍵張力的神奇物,莫過於跳雷(地雷的一種)。它產生類似計時器的功能,無論是波士尼亞的同袍尼奇(Branko Djuric飾演)、塞爾維亞敵營的菜鳥新兵尼諾(Rene Bitorajac飾演,造型很像《金甲部隊馬修˙莫汀(Matthew Modine)飾演的男主角)、聯合國的聯合部隊,或是監聽聯合國部隊無線電的戰地記者珍(Katrin Cartlidge飾演,1961-2002。),眾人物的關鍵任務,揭示圍繞能否拆除波士尼亞士兵身下的跳雷陷阱

跳雷陷阱引發聯合國人員與戰地記者的勇氣與正氣之心,揭露聯合國高層負責人員的虛偽與無能(只顧下棋與維護自身利益,製造謊言。)、電視台主管的嗜血與冷漠(要求戰地記者能不能拍到拆地雷的特寫,希望藉此提高收視率卻不顧戰地記者安危。)

至於主戰的兩國前線士兵尼奇和尼諾,原有和解的可能,卻因為跳雷陷阱引發的衝突,導致最終的兩敗俱亡,從德國籍拆地雷人員對於跳雷陷阱的評價,可以得知編導丹尼斯˙塔諾維奇對於戰爭的看法:「地雷一旦開啟,就沒辦法關閉。

至於法國籍的聯合國人員之所以產生行動的名言:「我厭倦作旁觀者。」、「面對謀殺時,什麼都不做,就是偏袒。」導演也調侃一番,給予他面對跳雷陷阱最終無能為力的境況。自視正氣或人道主義的戰地記者,導演前褒暗貶的設計,藉由尼奇的口中,指控記者仍是禿鷹,並未陷入簡單的樂觀主義。

對於戰爭本身不具樂觀的想法,必定與丹尼斯˙塔諾維奇中止電影學位,實際跟隨部隊拍攝戰地紀錄的切身經驗有關。但他借用語言的幽默性,翻轉戰地人員使用母語的混雜性,進而產生出來的幽默感,或者是戰地人員言談之中的苦中作樂與荒謬動作,賦予本片高度的黑色幽默風格。

在在說明,最好的劇情片始終來自於紀錄真實的情感。 

邱一一評《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2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