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五月風暴》:飛向左翼的情書


《五月風暴》的法文原名Après mai是五月之後的意思,來自於導演阿薩亞斯(Assayas)半自傳性質的電影,同時也是寄給左翼理想青年男女們的情書。電影時序從1971年跨至1975年,講述1968年法國學運狂潮後,70年代,有一批年輕青年男女們,如何為了理想主義而行動,在獻出自身後,各自產生不同的命運。


有了音樂的襯托,使得《五月風暴》的影像更上一層樓,成功地渲染出70年代的氣氛,電影裡透過男主角吉爾(Clement Metayer飾演)的前女友洛兒(Carole Combes飾演)的口中,道出她喜歡的美國詩人Gregory CorsoI Am 25〉的詩句:

I HATE OLD POETMEN!
Especially old poetmen who retract
who consult other old poetmen

我討厭老詩人
尤其是那種引用、參考
其他老詩人的老詩人

借用詩人的豪邁口吻,可見這批年輕人的理想主義氣息有多麼興盛。在學校,他們學習馬克思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的思想,在校外,他們印刷海報、夜晚在校園裡塗鴉,散佈思想海報,他們是理想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中的托派份子。

吉爾對好友艾倫說,他是個幻想者,當現實來敲門的時候,他選擇不開門。這些人畢業後,有人捍衛勞工權益,用電影搞宣傳。有人選擇過一天算一天,嗑藥、哈麻、開趴無所不在。有人想去第三世界。吉爾什麼都不想,他只想要一輩子搞藝術。最後,他沒有當上畫家,倒是開始當起電影的實習生,拍起實驗電影來了。

電影的色彩鮮美,如同理想主義者的夢想一樣,永恆地發亮,閃爍的光,使你幾乎要閉起眼睛,深怕那明亮的光,射穿你的眼眸,喚醒你深層理想主義的希望。然而,你知道,這一切是悲劇性的,關於人的一切,唯有這一點,毫無意外。

 台灣觀眾可以從《五月風暴》中學到什麼?

一、別再用「暴民」來形容理想主義者,少了這些理想主義者,世界會回溯到史前時代。
二、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主題曲,連導演阿薩亞斯年輕時聽的主題曲,全都用到電影裡去了。你說,擁有自己的主題曲能不重要嗎?

延伸閱聽:

Kevin Ayers - Decadence


《五月風暴、Something in the air
★★★☆/★★★★(理想主義者必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