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志氣》:後來呢?

*瑤瑤,志氣的轉型。

《志氣》有兩個亮點:其一是女主角,亦是殺很大的話題人物:瑤瑤;其二是地影改編為台北女中,實為景美女中為主的拔河隊故事。這是一部以台灣運動為主軸的電影,從片名可知,這是一部關於內心自我成長的電影。對於體保生而進入拔河隊的成員,借用村上龍小說《盾》的概念:拔河練習就是她們保護內心的盾。

要如何處理拔河這項「尷尬」的運動呢?之所以稱為「尷尬」的運動,實為平常人會說我要去打棒球、踢足球,但不太會對其他人說,我要去拔河喔。於是,要怎麼處理拔河這項運動題材呢?《志氣》化用運動心理常見的正面能量,片名由此而生。

*台灣電影才能拍出的台灣電車美感。
故事從春英(瑤瑤飾演從追分車站北上念高中的體保生)說起,故事論及體保生與一般生之間的差異(因為彼此的不瞭解,或者是間接批判台灣社會,普遍以升學主義至上的偏差?)。台灣體育發展的困境:郭教練(莊凱勛飾演)怒嗆教務主任:難道國內成績就不算成績?(一定要出國拿金牌才算成績,出國才叫台灣之光?)或者是,春英怒嗆教練:練拔河有什麼用?以後還不是只能在夜市擺攤?然而,這些影像僅點到為止,拔河隊最終還是出國比賽,而且拿了金牌回台灣,成為"台灣之光"。

*回應"台灣之光"的幽靈召喚
提到台灣之光與出國比賽,《志氣》描述的拔河隊成員,亦面對著國族名稱的困惑,拔河隊成員在吃麵包,吃泡麵的夜裡,唱出流傳已久的〈小小校歌〉:

我有個她  美麗風華 人人都說  景美之花
我有個他  瀟灑多情 人人都說  中國之星
我願陪她  追逐山林 我願陪他  攜手天涯
共看月亮  共數星星

若是陳綺貞的歌迷,觀影時可能早已發現,此〈小小校歌〉曾收錄至《After 17》專輯中。歌詞中的"中國之星",已是年代久遠的證據。

*增胖與歡唱小小校歌。
當拔河隊成員爭奪國內代表權時,郭教練提醒她們,她們不只要代表台北女中,更要努力去代表"中華台北"。最終,拔河隊不僅取得"中華台北"的代表權,更獲得2010年世界盃冠軍,頒獎會場響起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旗歌",不也挺能反應"中華民國"在國際世界的現實困境。

另外,更值得玩味的是,不知道是編劇的潛意識流轉,或者是最終提點式的告白;當拔河隊成員努力爭取金牌的拔河過程,綽號「米漿」的墊尾扛霸子,卻說出「為了台灣」的鼓舞獨白,終於召喚了"台灣之光"的榮耀,拔河隊確實做到了。

*國家隊的榮耀?或枷鎖?
《志氣》沒告訴我們的事,或許,我們該問問這些台灣之光們,後來的故事呢?是到夜市擺攤嗎?還是去菜市場賣菜?或者養工處養護道路?我們或許更應該問的是,《志氣》之後呢?我們也許需要的是健全的體育制度。

不可忽略的是《志氣》兩大亮點:一、阿蹦(蹦蹦哥飾演校園合作社的兒子)。笑點內容清晰易懂,戲院內皆能聽見三歲小孩的爽朗笑聲。二、陳教練(高盟傑飾演),個人從《美麗時光》就對他的演出念念不忘,陳教練誇張的肢體演出,以及與郭教練的互動,成為此片另一笑點。有了蹦蹦哥與高盟傑的詼諧加持,使《志氣》成為春節時期,適合闔家觀賞又不失知性的電影。

《志氣》笑點雖多,但有兩處關於族群的玩笑,卻使人不敢恭維,一、又開了原住民玩笑,將原住民族群刻板化,成為愛吃山豬肉的人;二、蹦蹦哥又自嘲自己長得像外勞,拿外籍移工當成是笑點。兩個玩笑,開的都是少數族群的玩笑。然而,一個國家、民族偉大的地方,端看它如何面對少數族群的態度,顯然地,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志氣、Step Back to Glory》:
★★★☆/★★★★★(原為三顆星,台灣電影加半顆星。)

延伸閱讀:
陳綺貞〈小小校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