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驚魂記》:驚你驚我

*有誰在屋子裡,有誰想逃出屋子呢?

下午兩點四十三分。

人們總是被某些事糾纏,他們一直在逃。我們都掉在自己的陷阱中,被它僅僅困住,永遠無法爬出來,我們想抓住什麼東西,想爬出來,但抓到的只是空虛,只是陷阱,結果是一點進展也沒有,我一直掉入陷阱,但我現在不在乎了。

上述這段話是諾曼‧貝茲(Anthony Perkins飾演)對女主角瑪麗安(Janet Leigh飾演)所說的。不知道為什麼,令人想到華伊達(Wajda)的《地下水道》內的絕望場景。或許可以說,《驚魂記》意圖震驚的是:自己的靈魂。只不過《地下水道》描寫的是戰爭的大屠殺,而《驚魂記》描寫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小謀殺,尤甚者,是諾曼‧貝茲的母親殺了諾曼‧貝茲,說的是人內心之間的謀殺。也讓人想起小高中時期閱讀過的書籍:《24個比利》。


*貝茲與瑪麗安相遇的對白場。
裡頭的經典場景:除了浴室之外,就屬貝茲旅館的服務台、諾曼‧貝茲家中的樓梯、諾曼‧貝茲家與貝茲旅館。導演希區考克運用鏡頭的仰俯視角,打造出樓梯的二樓與地下室、諾曼‧貝茲家與貝茲旅館的高低落差,製造出監視的觀點,比方說:私家偵探亞伯‧蓋茲(Martin Balsam飾演)兩度走樓梯,一次是貝茲旅館走上諾曼‧貝茲家的階梯,另一次是諾曼‧貝茲家中一樓走上二樓的視角,皆是攝影機俯視亞伯‧蓋茲,彷彿是諾曼家中藏鏡人正在窺視著他,同時,讓觀眾也監視著他。

讓觀眾參與驚魂,似乎是希區考克之所以如此為人稱道的原因。

除此之外,影像畫面與對白之間的運用,有三幕使人印象深刻。

其一:瑪麗安偷錢之後,獨自駕車的畫面搭配影像之外的對白,一方面使觀眾知曉劇情的流轉,另一方面則是呈現瑪麗安內心的不安與焦躁感。

其二:瑪麗安入住貝茲旅館後,諾曼返回家中,試圖說服其母讓他與瑪麗安進屋吃牛奶與三明治,影像只帶到貝茲旅館的瑪麗安聆聽,諾曼家中母子倆之間的對白,製造兩個人類對話的真實感,方能鋪陳電影後半部的張力。

其三:電影最後諾曼‧貝茲的內心獨白。

希區考克捕捉角色的心理,映照在觀眾的內心,使觀眾參與導演的內心世界。不免讓人想起《黑暗騎士》內,關鍵的反派角色:小丑(希斯萊傑)的絕佳演出。

《驚魂記、Psycho
★★★★★/★★★★★(五顆星經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