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台灣漢詩總舖師——苦字訣

台灣總舖師第三站,來到人生第三味:苦字訣。

俗話說的好,人生走到老,吃藥吃到飽。良藥,自然是苦口最好,苦藥入喉,每每令人皺眉搖頭。施讓甫的〈愛國真肺藥〉,古典詩人彷彿化身為當代「地下廣播電台」的賣藥人,講述起肺藥有多麼了得的功效。此詩題,乃是應鹿港全忠大藥房徵詩所作,刊登於1938121日的《風月報》上。

《風月報》的前身是《風月》,發行時間與《三六九小報》相同,每逢三、六、九日出刊,《風月報》是相對當時的純文學文藝雜誌(如:《台灣文藝》、《台灣新文學》)之中,相對「大眾」與「通俗」的雜誌,然而,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台灣方面的漢文欄全面停刊,《風月報》由於配合國策的關係,成為在台灣島上,唯一得以繼續發刊的漢文刊物。

由主題徵詩的詩題〈愛國真肺藥〉,可知道,「配合國策」的意思所謂為何?一般而言,藥品乃救世之物,若說救國還說得過去,偏偏詩題並非救國之稱,而是冠上愛國之意,真是項莊舞藥,意在愛國啊。不過,主題與內容而言,施讓甫〈愛國真肺藥〉顯然談得是藥品的救世之用,並且期待此肺藥,能治癒當時的惡疾結核病,出於良善之意。可惜的是,一篇文學作品,不能僅看文本內容,這樣由恐落入新批評式的、封閉式的解讀框架,若將其發表的場域,併之觀察,更能豐富文本的內延與外展的意義。

雖說《風月報》或許在保存漢文,維繫漢文閱讀的貢獻上,有所幫助,但細究起來,它在戰爭期間的漢文刊物的唯一存在,也是漢文閱讀社群之中的重要刊物,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與協和之處,後人自有評斷。

施讓甫〈愛國真肺藥〉,全詩如下:
救世深心念弗忘,愛君賣藥等韓康。
製方遠駕千金翼,見效遙追十棗湯。
金破聲嘶猶可療,癆傷虛損正堪嘗。
由來結核如洪水,恃此靈丹作曙光。

講到良藥苦口,小時候,母親曾帶我至小鄉下的診所就醫。那間診所的老醫生,開的藥方,居然吃起來甜甜的,令我驚為天人,雖在那間診所,僅看診一次,但是,內部的擺設古雅,頗有老洋房的氣氛,使人印象深刻。後來才知道,診所的老醫生,正是具有文學家、翻譯家多重身分的劉慕沙之父,朱家姊妹們的外公:劉肇芳醫師。吃過甜甜的藥後的不久,劉醫師就離開人世。我的家庭醫師不知不覺就改成另一位胡醫師。

胡醫師開的藥,都是苦的。(OS:廢話,正因為劉肇芳醫生開的藥是甜的,你才會記得這麼清楚啊。)即使藥是苦的,常常生病的我,還是得常常去看胡醫生,吃他開的藥。長大以後,或許是少時多病的苦難期過了,便鮮少上診所看家庭醫師,離鄉念書後,母親跟我說,壯年的胡醫師因為癌症,已經離開人間了。

*跟著漢詩一起回鄉去。
另外,藥/病之間,〈愛國真肺藥〉反應出結核病對於當時的人類生存而言,威脅很大,一旦得結核病,便是苦難的來源。比方說:鍾理和便是得到結核病,因而鋸斷多根肋骨,種下後半生苦難的因子。而胡醫師的死,據說是因為吃太多人工添加物的泡麵食品。



另一位苦字訣的漢詩總鋪師:李逢時的〈皮蛋〉,則寫下食品加工頗具特色的皮蛋製品。不過,日前方逝世的林杰樑醫師,生前專注於食物安全的宣講,在生前最終的受訪中,提供了十大食品安全的忠告,第一則就跟皮蛋有關係,林醫師認為:「目前製作皮蛋的作法,會使用鉛,雖然毒性較低,但攝取過多,恐影響肝臟的健康,建議人們少吃為妙。」因此,人們在選擇食材時,必須要審慎選擇,避免吃進過多的毒素。

李逢時〈皮蛋〉
尋常鴨卵製偏奇,食品新傳合品題。
不是霜刀探破殼,分明認得一丸泥。

說到皮蛋與疾病的關係,除去食品加工物可能帶給人體的危害之外,病時的我,倒是經常食用皮蛋瘦肉粥,緩和胃病的不適感。如果說皮蛋吃多對人體有害的話,那麼,就少吃一點就好了。畢竟,皮蛋瘦肉粥對於人們來說,還是有極大的貢獻啊,那種貢獻,彷彿就像是:雞蛋化為泥,入肚更護花的滋味啊。


且說,目前當紅的台灣電影《總舖師》裡頭,出現一道阿海師的獄友母親,贊助的雕花皮蛋。皮蛋不僅是病時的療育聖品,或許也是蛋蛋料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佳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