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son Becker |
首先,必須表示我對於電影的中文譯名有著不同的意見,中文譯名可表現此片為音樂類型的電影與Jason Becker傳奇的故事,然而,此紀錄片的重心,筆墨很多擺放於他的雙親、朋友,以及曾經陪在他身旁的許多人,這些是他至今還真的沒死的原因,而不是因為「搖滾」,更不是「傳奇」就能一語表露的。
就只是:傑森貝克,他還沒掛點。直接了當卻另有涵義,別有一番滋味,令人想問:傑森貝克,他是誰?為什麼他會死?為什麼還沒死?比起原先的片名:《Perpetual Burn: The Story of Jason
Becker》,更具有故事性可言,於是,中文譯名可惜了。但可以想見的是:片商於推廣此片的熱誠,於是將音樂類型的電影直接點題,並請了一些台灣的搖滾樂團掛名推薦,哦哦。
2012金馬影展,第一部片就是看傑森貝克的紀錄片,深具紀念意義。
![]() |
*Jason Becker用眼球拼字 |
傳奇不是一蹴可幾的,誠如傑森貝克在片中說道:「我不認為我是特別的,我是幸運的。」在他十九歲時,他受David Lee Roth邀請錄製《A
Little Ain't Enough》專輯,取代Steve Vai(後來加入白蛇(Whitesnake)),正當錄製專輯,邁向音樂事業的高峰時,他檢測出ALS,(俗稱漸凍人症狀),醫師認為他最多活不過二十五歲。
2012年,即將邁入2013年的今天,傑森貝克,他還活著,甚至,他還在創作音樂(僅用尚能活動的眼球與人溝通,得先感謝他偉大的雙親:Pat Becker與Gary,永不放棄希望,一直陪伴他。)
![]() |
*Marty Friedman 與Jason Becker |
紀錄片導演傑西維爾(Jesee Vile)亦是他的樂迷,另外,曾與傑森貝克合組Cacophony的馬汀費德曼(Marty
friedman),日前方參加閃靈台灣大會戰的特別嘉賓,片商亦邀請他錄製一段影片推薦此片(關於他老友的電影),影片中他說,直稱看完此片,會讓人有股力量,想在生命中,努力留下些不朽的痕跡。
確實如此。
對於能在台灣的大銀幕上,看到此紀錄片的上映,真的只有揪感心可形容,目前台北的光點華山都還有放映喔,趁機好好去大銀幕觀賞吧。(光點華山電影廳,座位可是一級棒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