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少年Pi的奇幻旅程、Life of Pi》ㄅ


假冒險類型、真人性敘事

這是一部假少年冒險之名,行人性敘事之實的故事。在故事與神之間,端看你如何相信?李安導演接受訪問時曾表示,這是一部關於冒險、生存、希望、驚奇、靈性與信念的電影。換言之,李安處理的是形而下(現實人生苦難)、形而上(信念)的問題,這兩者本身並不是互斥的。

*被拋擲於大海世界的Pi與理查帕克

電影具體以Pi被拋擲在大海上,存在主義有種說法是,人是莫名地被拋擲在這個世界之中,同樣地,電影場景有一幕是媽媽紀把Pi拋擲於游泳池,幼時的鍛鍊過程,使得Pi能在大海上生存的原因。游泳池也是Pi之所以為後來命名Pi的原因,幼時的Pi為了扭轉他人對自我命名(醜陋化)的過程,進行反轉、奪回自我命名的詮釋權。從Piπ ,這些符號成為一系列的隱喻結構:Piπ、游泳池、大海、飛魚、鬼頭魚、座頭鯨。

另外,從結尾中的第二個故事中的角色:廚子(pi爸?)、水手(pi哥?)、Pi媽媽、Pi,可以觀察到人性之中弒父性格,透過弒父的過程,Pi在大海的生存戰中,從男孩變為男人。

老虎與三個世界(動物園、海洋、陸地叢林)

回到老虎的隱喻結構,串連三個世界:除了大海(海洋世界)之外、還有動物園(文明世界的現實):斑馬(斷腿)、猩猩(乘香蕉船)、鬢狗;叢林(陸地生活的現實):羔羊(代罪)、狐獴。動物園→海上→叢林的過程,電影對白說得很清楚:「理查帕克的陪伴,會讓我心情平靜,我突然意識到,理查帕克和我一樣,缺乏現實體驗、我們都在動物園,由同一個主人養大。現在都成了孤兒,一同面對那至尊的神。沒有理查帕克,我早就活不了了,對牠的恐懼令我警醒;滿足牠的需求,給我生活目標。」老虎是恐懼、死亡驅力、獸性、野心。(Pi爸是無神論+科學理性後的綜合體,卻遭自然神的襲擊。)

信奉泛神信仰的Pi,用一層樓有很多房間來譬喻信仰的多元性。一個有信仰的人加上幼時透過媽媽紀的泳技訓練,使得Pi由動物園轉被拋擲進大海後,最後能上岸的原因。從此岸(印度)到彼岸(墨西哥),則不禁令人想到尼采《善惡的彼端》。

電影最終的構圖是,老虎居左下、Pi居右下、中上方則為叢林。老虎頭也不回地重回叢林(回到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可對照船難後,第一次的上岸:食人島(女體形狀)上的叢林(Pi於樹枝上搭床沉睡,逃避或者間接說明被母親保護,而不被食人的酸液腐蝕),第二次的上岸,Pi則回到人吃人的現實世界。

此外,蓮花→樹林→牙齒的譬喻結構,與佛教之中的舍利子產生關聯,一位母親捨身救子的大恩精神,蓮花是高潔的愛,在人吃人的世界中,不合理的存在。因此,之前Pi曾問阿南蒂,為什麼蓮花會藏在樹林裡呢?Pi經歷船難之後,終於知道了何謂蓮花藏在森林裡。可惜的是,Pi已經無法與阿南蒂、Pi媽、Pi爸沒有好好地道別。

從宗教信仰出發,Pi是相信Pi媽說的:小黑天的嘴裡有整個宇宙,而整個大海反射出著天芎,正是地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π是圓周長與直徑長的比例,這個無理數,隱喻著Piπ、拋擲的世界,最終是一種無窮的無理數。而Pi只是追求無理數過程的一個過客,正因如此,才會回到電影的開頭,小說家與Pi的對白:故事與神之間,端看你相信什麼?

李安告訴我們的是: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Pi,我們一生之中,至少得經歷一次少年Pi的奇幻旅程。
阿景點評:●●●/●●●●●(五顆星,經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